看完《奇迹·笨小孩》,龙华网友分享了他们自己的奋斗故事……
“相信奇迹,才能创造奇迹。”
今年大年初一
电影《奇迹·笨小孩》上映
影片里有着深圳北站、清湖老村
共和市场等令龙华人感到
熟悉、亲切的场景
影片讲述了主角景浩和一群平凡人
在深圳奋斗圆梦的故事
这也是无数正在努力打拼的龙华人的真实写照
日前,龙华市民踊跃参加
龙华区委宣传部启动的
“你我皆奇迹”——《奇迹·笨小孩》
观影感受有奖征集活动
分享了各自在龙华奋斗的亲历亲闻
网友在《奇迹·笨小孩》龙华观影活动现场拍照留念。
一篇篇征文
以小见大地呈现了龙华变化和发展
让人感受到新时代奋斗者的激情和力量
今天就和发布君一起来看看吧
👇👇👇
部分获奖作品展示
惟有奋斗 才有奇迹
人生因奋斗而幸福,生活因奋斗而精彩,时代因奋斗而辉煌。惟有不停奋斗下去,才能创造历史、创造奇迹。
不知不觉,来深圳已近二十个年头了,近二十年来,一直扎根在龙华,我的生活离不开龙华,生活的范围就是龙华,熟悉的街道,熟悉的环境,熟悉的人和事……
我是大龙华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,一个普通公司的普通小职员。我们公司在龙华很多中小学给孩子们做安全培训,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模拟设备掌握安全知识。每次活动,看到可爱的孩子们,解答了他们的问题,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悦、快乐。
看《奇迹,笨小孩》的时候,有很多情节戳中我的泪点,因为在深圳立足,我们都经历了很多不容易,有些艰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。我和我的先生是在龙华工作时认识的,比景浩幸运的一点是,婚后几个月,我们就买了一套一居室,起码不会出现电影里缴不起房租的事情。
随着孩子的呱呱落地,由于没人帮忙带孩子,我当起了全职太太,直到第二个孩子上幼儿园,我才重新回到职场。现在,我的公司离孩子的学校只有一墙之隔,这样我就可以在下班的第一时间接孩子放学。
刚回归职场时,与社会脱节的陌生和无所适从的感觉油然而生,我必须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,才能让我重新胜任工作。我很珍惜现在的工作,作为一个40岁的女性,我也通过努力自考了本科,今年上半年完成论文就可以毕业了!
从初来龙华的一无所有,到现在的结婚生子,入深户并买房定居,一步一步走来,唯有奋斗,才有奇迹!
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
无论你是什么身份,在什么岗位,只要你在奋斗,在努力,就能够创造奇迹,创造幸福生活。
——杜婵娟
两代人的龙华——观《奇迹·笨小孩》有感
深圳,是一座奋斗的城市。改革开放以来,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的人离开家乡,从四面八方来到深圳,为深圳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他们见证了深圳的变化和发展,也留下了一代人的记忆和青春,留下了新时代奋斗者的激情和力量。我印象中的深圳,就是从龙华开始的。
我的父母是“60后”,上世纪90年代来到龙华工作,我上小学以来每年暑假都会坐二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深圳,那个时候还没有深圳北站。2003年第一次来深圳,从罗湖火车站出站后被大城市的高楼大厦震撼了,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。坐大巴到龙华汽车站下车,爸爸早已在东出站口等我们,那个时候龙华还被称为“镇”。看着这里匆匆的行人,一片繁华的景象,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,以后也要来这里工作,干出一番事业。
那个时候的龙华电子厂林立,龙华文化广场、龙华公园、龙华市场,这些热门地点随处都可以看到电子厂的工人,我的父母也是他们中的一员。他们在这里奋斗,工资不算高,赚了钱都是寄回老家给我和姐姐上学用,我很感谢他们的努力付出和奋斗,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!
大学毕业后,我也循着父母的足迹来到了我向往的深圳实习、找工作。2014年的夏天,三和人才市场人山人海,我拿着简历在人海中穿梭,开始进入跨境电商行业打拼,户口也转到了龙华,见证了龙华升级为行政区。现在,我和父母角色互换了,我在龙华奋斗,父母完成使命回到了家乡。
龙华,承载了我们一家两代人的记忆和感情,奋斗的人一直在路上,幸福是奋斗出来的。如今的龙华年度生产总值不断增长,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,我为在龙华奋斗而自豪!
——梁枫
惟有奋斗
我是在春节期间去看的《奇迹·笨小孩》。我在龙华工作、定居近10年,但今年还是第一次留下来过春节。
大年初三,我在龙华ICO购物中心看完《奇迹·笨小孩》后,顺道去楼下龙华文化广场进行核酸检测采样。当天天气很冷,当走近核酸检测采样点,看到穿着防护服有条不紊工作的“大白”、有序排队听从引导的市民,我突然意识到,今时今日,很多人对疫情已经不像以往那般敏感。大家都在做好必要防控措施的基础上,以轻松、淡定的心态面对它。我想,这是因为一直有很多人在守护着我们,我们也一直被保护得很好。而这些我们认为很正常、甚至理所当然的防疫成效,放在全世界来看,却是一个奇迹!这个奇迹,不正是在党的领导下,奋战在抗疫一线和后方的医护人员、志愿者、科学家等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们创造的么?
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”,当天测完核酸,我脑子里一直在回荡着这句话,我也越来越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重量。身处大时代,在“无奋斗、不龙华”的热土……气温很低,我心里却充满火热!
——盖美丽
奋斗者故事
2020年我们第四次搬家,房子又变大了一点,幸福指数也上升不少。爸妈在这期间不辞辛苦工作,两班倒奋战在抗疫一线,打了无数个流调电话,在全民核酸检测采样点参与扫码工作,连续加班也不抱怨。网格员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存在,爸妈也是我的骄傲。同时也致敬奋斗一线的工作人员们,谢谢你们为深圳付出的努力。目前,我们家住的虽然是租的房子,但生活是自己的,家人健康平安即是最大的喜悦与幸福。
——纪女士
17年前,青春年少的我怀揣着三千元积蓄,从湖南老家来深闯荡。那时候,每年制定一个小目标,然后朝着目标奋斗前行。为了省钱,也曾蹲在街边吃着几块钱盒饭,租在龙华的握手楼里一住就是8年,最多同时干着3份兼职,每天迎着朝阳而出,披着星光而归。终于,在这座城市扎了根。
——黎益铭
我来自农村,初到深圳时在一家工厂上班,与先生在工厂相知相识,决定步入婚姻。结婚前父母相继过世了。后来我和先生离开工厂,开了家照相馆,日子逐渐好了起来。我们有了两个女儿,还在龙华买了房子,从此以这里为家。如今两个女儿已经长大,上完大学并入了党,工作也不错。生活平顺安稳,一晃就接近二十年了。我现在虽然年过半百,但依然努力,每天起早跑步、烹饪饮茶、开店营业,为寻得生活的美好而奋斗,如电影里的主人翁一样,活出精彩!
——钟作青
大学毕业后,与家人简单道别,我便只身来到龙华一家专业对口、符合理想的上市企业,从最基层做起。五年来,初时会偶尔思索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、要走的路是否顺畅,此后我便一路心无旁骛,只顾埋头向前。很累,但更多的,是一步步用力朝着梦想迈进的充实与满足。我的努力也被赏识我的领导看到。五年间多次升职的我,如今也晋升为中层,带着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道奋斗,以更快的速度朝着梦想与未来迈进。
——无名小姐
回想起我的20岁,虽然远没有景浩那般惊心动魄,但也可谓不负奋斗。现在我来到龙华工作已经两年多了,忘了多少次熬夜写材料,忘了对着镜头卡壳了多少次,遇到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时,我也曾想着放弃,但好在都坚持了下来,还收获了不错的成果。在一次次的尝试后,我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报纸上,我的声音回响在视频中,我尝试了自己以前从未涉猎过的工作,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无限可能。
——杨雪敏
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,现实中,比景浩难和苦的人也大有人在,像景浩一样闯出一片天的人也不在少数。而龙华,就是由无数这样奋斗的普通人共同拼搏出来的,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,在各行各业努力为梦想、为自己、为家园而拼搏。我很自豪,我也是其中的一员。我是一名普通人,但普通人也能有大作为,希望有一天,龙华的历史里,也能留有我奋发作为的一笔。
——陆先生
在龙华的这三年,浸润在龙华的奋斗文化之中,使我收获满满。不错的工作、美满的婚姻、健康的体魄、可爱的孩子、在职研究生学历……感恩龙华,是龙华的奋斗氛围造就了我的好习惯,是龙华的奋斗文化造就了我的幸福人生。未来,我将携着这份冲劲,继续为龙华的发展添砖加瓦!
——谢丽娟
我没有主人公大落大起的经历,也没有电影里反转的戏剧人生,那能让我共情的究竟是什么呢?是奋斗,是一股不服输、不信命的拼劲。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,只要脚踏实地奋斗,生活定不亏待有心人,你我皆能创造奇迹。
——罗罗
龙华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,这不仅体现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,更体现在全体龙华人越来越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!正是这种改革开放精神,在十年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龙华特色的奋斗精神,一直在吸引并鼓舞着我在这里扎根。我的经历和成就自然比不上电影中的景浩,但也实现了从龙华的过客到住客的转变。感谢奋斗的龙华,感谢奋斗的自己!
——李先生
发展蓬勃的深圳龙华,吸引了一批批打工者、创业者,当我来到龙华工作,感受到人们刻在DNA里的奋斗基因,近距离触摸到龙华在奋斗向前的历程里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。从功能新区到核心城区,五年的时间,龙华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,用数字见证创新发展,用行动书写华美篇章。2021年,龙华吹响“无奋斗,不龙华”的号角,更是将奋斗力量根植到每一个人心中。我通过这部电影汲取奋斗力量,我将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好青年,为龙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——撕咬
看到电影里出现的深圳北站等龙华地标时,心中感慨万千。我2014年初来龙华时,这里还是成立不久的新区。我在龙华的第一站就是深圳北站,走下通勤了两年多的环中线后,我背上行囊搭乘地铁四号线从北站一路向北。坐在地铁上,向车窗外望去,到处是建筑工地,热火朝天,不算高大上,但充满了朝气与希望。八年过去,车窗外已是一座座小区、公园、商超、学校、医院,而我也在其中一隅寻得了归属。
——李先生
2005年我第一次来到深圳,军训的时候在白石龙村,那个时候没有地铁,公交车也很少,民治也不是今天的模样,商业基本没有。2011年我来到了龙华,深圳北站还没有开通,红山、上塘都还是一片工地,尘土飞扬。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,北站周边各大项目陆续建成,各条大路也纷纷通车,一座新城拔地而起,这就是深圳速度,这就是龙华奇迹。在这个地方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,只要敢想敢干,努力拼搏,就一切皆有可能。
——黄小姐
我的爸爸是媒体人,用笔记录着龙华的成长。龙华新区建立初期,他忙得焦头烂额,一切都是新的。那时候我们还住在宝安,每天早上爸爸开车一小时到单位,忙完一天工作再开车一小时回家。爸爸说不累,单位好多同事都是这样“长途跋涉”,为了一个目标在奋斗。除了埋头写,爸爸喜欢用双脚丈量龙华的土地。新闻说,某地开了一个新公园,爸爸就找个周末去那个新公园走走。他拍花、拍草、拍旁人看不见的风景。“龙华新区”在某一天摘掉了“新”这个字,变成“龙华区”。工业我们有富士康,深圳交通离不开深圳北站,百丽等一众龙华制造走向了国际…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认可了“龙华”。
——谢一欣
龙华真是一个见证奇迹的地方,记得2005年我刚来时,龙华大道还没通车,新区大道、福龙路还没修建。如今的深圳北站,可以说是龙华乃至深圳的地标,非常大气、漂亮,可是2008年时,那里还是一片荔枝林、养猪场,野草比人还高。短短十多年,龙华就迅速成为充满魅力的中轴新城、都市核心。龙华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、奋发有为的热土、见证奇迹的热土。
——王小姐
记得初到深圳是2014年底,因工作原因第一次来这里,而这也是自己在国内到达过的最南端,当时心想要是能来深圳工作生活该有多好啊!2017年下半年,我的工作真的调整到深圳龙华,当时龙华北部地区整体环境和发展状态不如现在,而接下来就是有轨电车建设,地铁四号线延长线建设并通车,彻底解决了龙华北部片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。可以说,过去的几年是龙华大奋斗大发展的几年,这几年公共交通、医疗、教育以及各种便民服务设施不断完善,各种大型商业综合体、高端楼盘陆续拔地而起。我也在这片热土成家立业,收获了爱,有了自己的小家。
——何先生
内容来源 | 龙华区委宣传部 龙华新闻(记者 雷钦健 蔡维泽)
编辑 | 曾家祺 杨维易
责编 | 陶倩
审核 | 李世钊
统筹制作 |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
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